按照大妈给的极简教程,3/6号这个周末看了大概,因为先前学过一学期的C语言,所以看JS的入门教程不太难。感觉应该可以满足大妈们说的课前预习水平了。加上工作忙,时间不多,不想搞的太累,后面几天没有在深入的看JS教程活着其他python书。
3/14号,另一个周末,看着python学习群里分享着各自的进度,感觉一下落后好多。同济的压力直接导致了那天整个晚上都不在状态。也是同济和课程的压力,需要自己快速调整,进入到学习状态。我想这应该是自己学习python,走出舒适圈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吧。
[首版2015/3/15 13:45]
昨天周六加班到18点左右回家,路上看Python学习群的聊天记录,有的反馈已经收到邮箱列表。有的在分享老师推荐的编程书籍,xixuan也早就操起了github。对比自己的状态,瞬间同济的压力成倍的涌进大脑,灌满心田。
下公交,想着落后的进度,想节省时间,直接快餐搞定。越想越觉得担心跟不上,心里焦急,吃饭没有胃口。
回来简单的收拾下,发现对Mac电脑还是过于小白,很多操作都不清楚,阳老师分享的教程里的几个专业名词不知道什么意思,查电脑,没发现。想继续研究JS,又觉得mac要进一步搞熟练点,却老是不上路。
和一个朋友聊天,状态都不对,语言组织能力倒退一半。
磨磨蹭蹭,看卫西谛的介绍,然后就是他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,小伙伴们一遍又一遍的体会着精彩,我却老是无法进入。同济的压力的反面影响,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思维,心绪和学习。
看小说,没用。听听歌,依然不行。似乎那团焦急占据了整个大脑,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了。越是焦急,越是无法进如状态,越是无法进入状态,越是焦急。迷迷糊糊理智性的要求,睡觉。
今天早起7点,从8点,折腾将近3个小时,似乎基本拿到了通往“安泊”的门票。
仔细想想,这个问题是我的一直以来的弊端,无意识思维的一个bug:
压力过大=>状态变差=>焦急心态下想马上通过学习追上=>学不进=>进度依然原地=>再对比,压力更大。。。先前经常陷入这样的死循环。另一方面,会通过转移注意力来逃避压力,看网络小说,看搞笑视频,看电影等。结果是时间浪费,进度原地,还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。
现在来看,如果再次发生这样的Bug,这样的方式会更适合:
直接跳出认知状态,切换进执行模式。什么都不干,都不想,睡一觉。养足精神,明日再战!
[2015/03/28 16:23 整理]